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信息] 中线工程通水六周年记 ▏文丹:工程师的幸福感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20-12-15 1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6年前的“双12”,一泓清水从丹江口水库奔涌而出,跃湍河,穿黄河,畅流1400多公里,流进了北方人民的水杯。6年来,这杯甘甜的丹江水,让6000多万京津冀百姓心中的幸福感不断提升。近日,“长江之鉴”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南水北调中线通水6周年专栏,从设计、施工、管理、效益等不同角度,深度挖掘工程背后的故事,将一个多维度、有厚度、带温度的国之重器,展现在读者面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20-12-15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15102853.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1510275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水北调中线规划(2001年修订)及六个专题研究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其后,水利部于2002年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及12个附件,并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呈报国务院审批,附件8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明确了中线一期工程调水95亿m3方案。蓝图绘就,通水可待,几代人的“调水梦”终于实现了!回首往昔,我为自己能参加这项造福人类的民生工程而深感欣慰。


(作者系设计院规划处原副处长、教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江委科技委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线工程规划修订,以解决受水区城市生活、工业供水为主、适当兼顾生态与农业用水为目标,重点研究工程的建设规模、分期方式与运行管理体制等问题。并针对中线工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六个专题研究,其中,《汉江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研究》《供水调度与调蓄研究》二个专题研究还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水利部组织的审查评审就已发出了通知。时间紧、任务重,各专题组集中在汉口迎宾馆加班加点突击编制。2001年秋,去北京前的一天,报告编写还未完工、方案比选还在计算分析中,遭遇宾馆停电,连续熬夜的同事乘机小憩,半夜来电,我一边狠心拍门叫醒同事继续计算,一边编写报告;我因连续加班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而疼的不能坐,只能跪在床边坚持完成报告,以赶在天亮后报告可印刷。这样的拼抢经历不止一次,那时大家为了早日促使工程上马,心齐劲足,加班不言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报送了《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其结论意见是:中线工程的实施,“可全面开工,一次建成”,“也可按分步实施方案进行建设,工程由南而北推进,逐段发挥效益”;东线工程“解决苏北和山东缺水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条件适时进行建设”。

2000年,朱镕基总理在听取水利部南水北调工作汇报时,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他还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为此,根据水利部统一布置,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修订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历史性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左二)与同事在河南开展线路查勘


为了寻找合理的线路、可能的调蓄水库、适合向受水区分水的口门、与各类大小河流交叉的可行的交叉建筑物布置与型式等,我们每天一路颠簸、忍着饥渴、顶着星星回到住地,下车后双腿僵硬。每次坐车出发就幻想自己的双腿如果是折叠式多好。车况、路况虽差,但与五十年代前辈们的查勘比是天壤之别,那时候前辈们是用板车拉着自己的行李走着查勘、野外住宿。我们每到一处为了基本确定关键的控制建筑物或争议较大的线路,与沿线一些地市据理力争、最后总算握手言和;因为停电则停自来水,所住招待所抽取的地下水含沙量过大,本该洗去满身灰尘与疲惫的我们沐浴后只好顶着满头沙子休息,而一贯幽默的同事大刘说沐浴后发现自己坐在金色的沙滩上;野外查勘在没有遮挡的果园中四处寻找可“方便”的一席之地,突遇数条大狗包围等等奇遇,至今历历在目。
一路艰辛但也收获满满,既圆满完成了查勘任务,也收获了沿线各省市同一战壕的战友情。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形成了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线路与主要建筑物的布置与型式,其后各阶段的工作只是对此线路及建筑物进行局部调整与优化。亦即,1993年的大查勘为现今的一渠清水向北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从春寒至炎夏的大查勘

1993年3月下旬,乍暖还寒。长江委组织了全线大查勘,以确定中线总干渠的线路及主要交叉建筑物、控制性建筑物的布置。查勘以长江委规划处为主、水文及地质参与、中线工程沿线各省市配合。在前辈N次踏勘的基础上,我们满怀激情从料峭春寒走到炎炎夏日,沿着陶岔渠首一直查勘到中线末端北京。这是我历时最长、间距最远的一次查勘。其中纵穿河南省40天、河北省境内从南到北20天,北京因线路短,查勘天数自然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左一)看望俞总

随着时间的增长,俞老师从组长一步一个脚印的升为规划处农水科科长、规划处副总工、长江设计公司的设总。在数十年的相处中,俞总的全能逐渐被我们发现,除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外,心胸开阔、幽默风趣的性格,还有棋、书、交谊舞(同事开玩笑说只差会跳芭蕾舞了)、会做川菜、关心体贴同事等等才艺。而我从新入职的大学生成长为工程师、教高、规划处副处长、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江委科技委委员;尤其是在长期的南水北调工作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最应感恩也最难忘的唯有俞总。他在职与退休返聘期间,每当我遇到中线规划难题时就去与俞总探讨,他总是可以启发我的思路,或者我们互相启发最终找到解决的路径。遗憾的是从事了大半辈子南水北调中线工作的俞总,“盼”到了中线工程顺利通水,而亲自“从陶岔顺着一渠清水向北流”一路实地看到北京的心愿却永远不能实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