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辈子鱼,58岁渔业队长带头交出渔船
在退捕前,58岁的王明武是江夏八一渔业队的队长,从15岁跟随父亲走上渔船,从木制船到钢制船,他已经在江夏金口一带的水域打了43年的鱼。金口是长江初进武汉的地方,长江在进金口之前有一个拐弯,所以这一带自古以来鱼多,长江边上家家户户几乎都是渔民,形成了独有的渔业文化。
2020年6月30日,武汉全面实施长江禁捕前的最后一天。王明武在队里第一个交出渔船,告别渔民身份。“心里肯定舍不得。打了一辈子的鱼,没有别的劳动技能,这不打鱼了怎么办?但我是党员,我深知退捕的重大意义,党员不带头上交渔船谁带头?!”
渔民明白,捕鱼为生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年长江的鱼越来越少,鱼越来越小。
渔民“转正”护渔员:由我们来当再合适不过了
政府的退捕政策很快就来了,给渔民们吃了大大的定心丸。王明武拿到了11万7千元的渔船补偿款,还有一次性的社保补贴七万多元,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闲下来王明武想,自己围着长江转了大半辈子,再就业肯定还是离不开这江。于是,他和八一渔业队的***5位渔民一起,当上了巡江护渔的志愿者。
“我们对这一带的江岸太熟悉了。哪里有鱼,哪个时间段鱼多,再加上水性好,由我们来当这个护渔员是再合适不过了。”王明武当起了志愿者,很快,渔政执法工作站就和6名志愿者签订劳动合同。王明武算了一下账:“‘转正’后,每个月三千元的固定收入,一个人年收入就近四万元,比以前打鱼强。还能继续围着自己爱的长江转,让人心里舒坦踏实。”
早上八点,王明武穿上护渔员的黄背心,骑上电动车就上班了。在江边认真巡查,有时候晚上加班配合执法人员针对非法捕捞的抓捕行动。
“长江能休养生息,渔民能安心退捕,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王明武说。
江夏区金口街一度是武汉渔民最多的街道,仅在册渔船就有90多条,渔民近200人。金口街花园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退捕渔民中60岁以上的44人,自主就业的已经有83人,还有57人目前在非全额制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每月有保底收入,下一步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自主择业。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潘璐 通讯员黄敏 视频:记者王作晖 制作实习生陈荃 编辑:王戎飞 校对:胡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