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联接性,表现为以下特征: 1.形成轨道交通枢纽,包括三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位于地下层、地面层,和地上高架层; 2.在地下通过步行通道与邻近开发项目相连接,商业零售部分预留了与后续开发项目的联系出入口; 3.步行联系未来的商业开发、城市公园、北部的文化中心和现有的河滨长廊公园; 4.在地上高架层和地下层,设有行人和车用之公共环路。 联接性并不是仅限于“交通运输”;这一理念还包含了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力求创造一个“场所”,通过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众多服务与设施,使周围社区民众可以全天候地享用。商务会所和办公空间的休息室分布于大楼各处;零售设施以家庭或孩子为主题,吸引人们在非办公时间来这里;同时,项目还和绿化空间有着良好的联系。城市公园和宽阔的滨水公园在视觉感受上和环境影响上都很好地平衡了项目开发对周边的影响。 项目的居住部分在平台层提供私家的绿化开放空间和专属的住户会所。基地内部和外部的绿化空间完全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连续的带状空间,人文与自然在其中相互交融。驱动未来这幢塔楼本身的设计目的是能定义所在的地方,并吸引人们前来,而不是彻底的权力展示。其异乎寻常的高度会使其自然成为一个地标——这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进一步成为一个服务性大于展示性的空间标志。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将成为现状城市与新的都市空间发展的联接点,并成为一个人们喜于聚会和互相交往的场所。要创造此种新一代的巨高层塔楼,需要一种不同以往的社区型组织来支持——这是一个巨大的合作网络,让人们从设计阶段直到大楼最后建造完毕,一起协同工作,共同引导这个项目直至其完成。“第三代”孤立型的超高层塔楼常需要有一个大目团队,其主要关注的仅仅是如何完成这个塔楼的建造。注重联系的第四代塔楼,其设计和建造是一项超级复杂的任务,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例子中,规划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实际上比规划大楼本身要复杂得多。对于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来说,设计面临了一系列挑战。虽然对这个项目来说,这些挑战都有独特性,而对于希望将来继续承担类似项目设计的设计事务所来说,应该清楚,这些类型的挑战一定会在中国其它的巨高层塔楼项目中一再地出现:多专业设计的挑战这个挑战会出现在设计、开发和建造等各个阶段,例如可能需要创造大量专门的建并因此会使造价大大提升。庞大的专家和顾问团队这些多样性的专家和顾问团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加以统一。异常复杂的设计这类项目的设计往往涉及巨量的信息与多重单位的协调。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方法包括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来避免可能出现的设计碰撞,以及使用工厂预制构件来节省施工时间。后勤系统或***辅助系统的难点这些难点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项目的设计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政府部门审批。因此,设计进程的时间安排需要有灵活性,同时必须非常注意方案审核通过与正式审批通过之间的时间差。 在今后五年里,全世界建成的超高层或巨高层塔楼中,有71%将位于中国,因此,在中国执业的设计公司都必须尽快找到解决以上诸多挑战的方法。结论自从在美国芝加哥建起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至今,世界已经经历过诸多变迁。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建筑作为骄傲的权力象征的“过去的好日子”已经永远逝去了。如今,自给自足的、孤立于世的塔楼也变得不合时宜了,它们对于今日之城市的重要性也在迅速消弭。但这并不是说,高层塔楼已经过时。恰恰相反——尤其在亚洲,这些塔楼在城市环境中的角色更为重要——“第四代”巨高层塔楼或其后继者,将仍然是一种城市标志,蕴含了对创造建筑奇迹这种成就感的称颂,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巨高层塔楼同时还是对另一些成就的称颂: 与周边环境相连接,容纳公共活动并激发活力,以至对社区的振兴。 |
。。。。。。。。。。。。。。 |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首要的任务是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开发项目,强调社区感和联接性。这一开发通过一个地下"根系"——地下车道、轨道以及步行道系统——与城市***区域建立高强度的联系,从而将这座大厦稳稳地植入整个城市从空中俯瞰项目基地,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明显不再是常见的,象前几代高层塔楼一样的“孤立地块”,它更象是一个与周边地块有多重联系的节点。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设计在各个层面上都强调了与城市和社区环境的联系。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如何将不同性质的社区与大型的商务/ 零售中心联系起来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并不仅仅是为白领人群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上班地点,在这里,通过多条地铁线和道路系统,可以建立起主城区与项目周边居住社区的交通联系,并提供现状城区环境中所没有的舒适、环保、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项目的商业部分设计不单着眼于所在的新兴商务中心区上班族的需要,同时其商场业态定位也满足家庭亲子的需求。其中设置的儿童教育和培训功能,可以很好地将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氛延续到下班以后。如何为社区公共活动提供一个安全和宜人的场所项目首层和公园联成一体,提供了毫无阻碍、自由行走的步行环境。大多数的外部车行交通被置于地下,以减少地面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地面以上的天桥系统可以令步行者方便地从大厦的不同功能区域到达交通枢纽。人们可以在步行途中,流连于多种多样的开放空间,休闲放松或是举行活动。这里的城市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绿色空间,还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演着不同的生活场景——艺术展览、运动比赛、孩子和大人的活动天堂。发展商如何控制设计品质,以及未来保持项目的环境品质。发展商需要主动地控制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以便能够对不同性质的社区活动作出良好的规划和整合。策略之一是将公园及其与大厦之间的立体步行系统,与大厦一起整体设计。 发展商还购买了位于公园地下的25000平方米空间用于商场开发,这样,就可以在地下层,直接建立起塔楼与公园两块基地之间的联系。如何使一个办公巨高层塔楼在工作时间以外仍然充满活力。世界上大多数的中央商务区和超高层塔楼项目面临着一个问题:在非工作时间或休息日期间,便会成为一个死寂的空城。在这个项目中,为了使城市土地使用效率最大化,地区性的商业和居住元素也被纳入这栋塔楼的规划中,这样就能使不同性质的社区为这里带来全天候的各种不同活动,所有的公共空间可被设计为具有多重用途,以适应一天不同时段的需求。相互联系,成为一体合并”工作“、”玩乐“和”生活“的城市空间/场所。 |
打造“生命之树、城市之花” 被喻为“生命之树”的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以树之形象体现绿色生态,设计带有生命力。联通项目东西两个地块以及周边商务项目的天桥均进行垂直及立体绿化,并以空中步道的方式延伸四方。 通过宛如“树根”的天桥,各个建筑和地块实现了相互连接,使城市干道、地铁、轻轨、人行道和观景平台得以无缝对接,做到人车分流、交通畅通无阻。 项目景观设计以城市之花为概念,其中主体建筑为一座超高层大楼,平视如竖立的花苞,俯视如即将盛开的花朵,四面玻璃幕墙如同展开的花瓣,象征着武汉绚烂而富有希望的未来。 整体则以水景、树桥和花卉组成三大轴线,配合下沉式广场、花园及***景观,创造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空间。 其中树桥轴线将金融中心、中央公园和城市滨水阳台三部分串联起来,打造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和长江经济带中具国际级水准的景致。 |
新世界中国作为最早进入内地的港资开发商之一,一直深度参与武汉***经济的发展,于武汉建设多个重点项目, 包括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长江二桥、新世界国贸大厦、光谷新世界等等。刚开业的光谷K11与正式动工的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 显示新世界中国对建设城市新面貌和创新的追求,及其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努力。 于武汉深耕26载,新世界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多元化产业与资源丰富之业务优势,配合武汉政府的发展方向。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武汉将以全新形象走向未来。 |
。。。。。。。。。。。。 |
。。。。。。。。。。。。。。。 |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位于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二七段核心地段重要项目,于今天举行奠基仪式暨开工典礼。 项目由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负责开发建设及工程管理。 这座投资超过百亿元、贯穿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商业综合体,将成为武汉的新地标。 |